HSE 外 审 末 次 会 会 议 纪 要
|
会议日期
|
2011年5月5日
|
会议名称
|
HSE外审末次会
|
地点
|
一楼调度会议室
|
发放日期
|
2011年5月9日
|
记录人
|
王中良
|
页数
|
共 2页(包含本页)
|
主题
|
HSE外审末次会
|
参加人员: 见会议签到表
|
公司领导:司小平、陈洪明、黄亚州
|
相关人员: 与会人员
|
5月5日下午3点整,青岛中化阳光审核组成员、公司相关领导、各分公司、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等在公司一楼调度会议室召开了2011年度HSE外审末次会,会议对此次HSE外部审核情况进行了通报,对相关问题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公司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改进要求,现纪要如下:
|
1
|
外部审核情况通报
|
责任部门
|
1.1
|
公司HSE管理体系总体运行状况良好,基本能够按照GB/T28001-2001、集团公司标准、公司HSE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开展各项HSE相关活动。
|
|
1.2
|
公司领导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从资金投入、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给予大力支持,保证了各项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
|
|
1.3
|
风险评价要与施工实际情况紧密联接,评价的重点没有很好的把握,评价出来的风险要有效指导现场施工。
|
丙烯腈项目部
北海项目部
|
1.4
|
应急管理:识别的风险太夸张,去除掉诸如地震、公共卫生灾害事故等应急管理程序。同时,应急演练也存在应急演练的过程没考虑到应急情况发生时的真实情况,没有真实性。比如内蒙强风强降雨应急演练,当人被石棉板砸伤后,救护人员在事故现场直接救护,我们知道如果当强风强降雨真的来临,应该将伤员撤离到安全地带进行救护,如果直接在事故发生地救护,会造成更多人员的伤亡,因此演练不具有指导意义。
|
内蒙项目部
|
1.5
|
安全检查的问题,发现的隐患要站在公司的层面上进行整改,要避免类似问题重复发生,就事论事地进行整改等情况;
|
安全管理部
|
1.6
|
针对现场的安全技术交底与施工组织设计在时间上存在出入。如齐鲁丙烯腈项目部的安全交底在施工组织设计正式批准之前就已进行,对审批过程中监理、业主提出的安全问题没有进行补充交底。
|
丙烯腈项目部
|
1.7
|
对分包商人员资质把关不严。如齐鲁丙烯腈项目部焊工证2009年就应复审,却未有复审记录。
|
丙烯腈项目部
|
1.8
|
临时用电管理存在漏洞。如齐鲁丙烯腈项目现场有的集装箱没有作接地,作了接地的没有电阻测量记录,民用插座用于施工作业等违章现象普遍存在。
|
丙烯腈项目部
北海项目部
|
1.9
|
起重吊装作业管理,警戒区域内无关人员随意进入,警戒线设置未发挥作用。
|
丙烯腈项目部
北海项目部
|
1.10
|
作业人员在上下行进过程中,安全带的挂钩没有保证始终有一个系挂点。
|
北海项目部
|
1.11
|
内审结束后的管理评审,公司法人必须参加。
|
安全管理部
|
1.12
|
项目部存在的风险要分级管理,分级控制。
|
各项目部
|
1.13
|
没有相关的设备风险分析及对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
物资装备部
|
1.14
|
气瓶缺乏严禁烟火的安全标识以及气瓶验收记录。
|
焊接培训中心
|
1.15
|
设备管理方面缺乏维修保养以及使用之前的检查记录。
|
焊接培训中心
|
1.16
|
焊工培训的内容没有记录,理论考试的结果没有记录;三级安全教育没有培训的记录和所教育的内容。
|
焊接培训中心
|
1.17
|
未建立本单位设备台账。
|
焊接培训中心
|
2
|
不符合项说明
|
|
2.1
|
切割培训室内一具灭火器压力表指示针到红区,已经失效,并且储存氧气、乙炔瓶处无禁止烟火警示标示。
|
焊接培训中心
|
3
|
审核结果
|
|
3.1
|
公司HSE管理体系各项要素的运行基本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各部门、项目部HSE管理体系基本健全,运行情况良好。公司体系的运行,持续地符合GB/T28001-2001、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标准、规范要求,符合国家、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符合公司HSE管理体系文件要求。
|
|
3.2
|
对HSE管理体系采取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已经基本整改到位。
|
|
3.3
|
公司体系的运行,持续地符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标准、规范要求,符合国家、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符合公司HSE管理体系文件要求。
|
|
3.4
|
公司 HSE管理体系的运行,持续有效地适用于实现公司2011年HSE方针和目标。
|
|
|
|
|
|
|
|